活力,新时期办学的核心追求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7-01-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小学的学生在表演京剧。 田国英 供图

    陶西平先生在《中小学管理》2014年第8期上撰文提出,当下中国的教育改革,活力问题与公平问题和质量问题同等重要。他为此呼吁要创办有活力的学校,对此我十分赞成。循着陶先生的话往下说,我也呼吁广大的中小学校长把创建更加公平、优质和有活力的学校作为“十三五”期间学校办学的核心目标加以追求。

    注重校内公平,增强学校活力

    为什么要把更加公平、优质与有活力三个目标并提?主要是因为这三个既不同又高度相关的办学目标,彼此互为条件,构成理想学校的整体特质,不可分割。

    “更加公平的”学校,这里主要不是指学校之间或学校外部的教育公平问题,而是指学校内部的公平问题,是学校之间、学校外部公平向学校内部的延伸。不容否认,当前中国教育公平面临的主要问题,还是校际之间、城乡之间、中东西部之间的公平问题,这类教育公平主要涉及资源配置。但是,校内的教育公平问题也非常突出,主要涉及校内的资源配置及学生的发展机会及尊严问题。一个学校如果内部不公平,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在优质教育资源配置和尊严承认上搞区别对待,就从根本上违背了教育伦理,这样的学校算不上什么优质的学校,也不会充满活力。

    优质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目标,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是学校办学的主要任务。可是,一个学校如何才能做到优质呢?如果是薄弱校如何才能成长呢?除了有更加公平的资源配置外,最主要的恐怕就是要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力和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活力。如果一个学校死气沉沉,那么,校长、教师、学生等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尊重和最大程度的释放,这个学校如何成长为优质校?

    从这个意义上说,办有活力的学校,增强学校的活力,是提升学校办学质量的不二法门。进一步说,如果学校缺乏活力,办学没有质量,单纯地追求教育公平又有什么意义?这样的教育公平又能让师生、家长和整个社会最后有什么样的实际获得?

    从实际和问题出发,兴科学与民主之风

    如何才能创建更加公平、优质与有活力的学校?这要从实际出发,从问题出发,大兴科学与民主之风。

    近些年,创建更加公平的学校教育环境,已经引起了广大校长的充分注意,为每一个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充分地表达了“教育公平”的意蕴。长期以来存在的校内不公平问题,正在开始得到解决。

    但是,究竟解决得怎么样,有没有遗留问题,有没有新出现的问题,特别是那些学业不良、家庭处境不利和有特殊需求的学生,有没有得到同样的教育关怀、信任、鼓励和帮助,需要广大教师认真审视,高度重视。

    创建优质的学校,关键是要依照党和国家立德树人的根本性要求,反思广大教师现有的质量观,树立科学的、全面的和可持续的质量观,从学生的全面、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理解教育质量,不能用某些短期的、片面的和单一的标准来衡量所有学生的发展。

    创建有活力的学校,关键要问计于师生,从学校工作方方面面缺乏活力的那些地方开始着手,分析缺乏活力的原因,建立释放活力的机制,营造活力迸发的学校文化氛围。

    公平与不公平是相对的,优质与普通是相对的,有活力与缺乏活力也是相对的,从来就找不到一所绝对不公平、没有任何质量与毫无活力的学校,有的只是公平、优质、活力程度不同的学校。对于学校管理者而言,建设更加公平、优质和有活力的学校,不会是从零开始,而是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再接再厉,找准问题,进一步扩大校内的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和增强学校办学活力。

    坚定教育信念,推进现代治理

    创建更加公平、优质与有活力的学校,需要校长和教师坚定自己的教育信念,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更加公平的要求,不仅涉及学校的价值取向问题,而且还涉及培养有正义感的社会主义未来公民的问题。学校的内部不公,对于青少年学生正义感的危害,要远远大于校际之间、区域之间的教育不公带来的危害。从这个意义上说,建立一个全纳的学校教育环境,是未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根本要求,也是世界各国基础教育普遍遵循的一个基本价值原则。优质的要求也要建立在关注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的正确质量观基础之上,不能建立在以往那种追求片面的、功利性的升学竞争力基础之上。这一点,要成为校长和全体教师的坚定信念。要知道,从教育伦理的角度来说,陪伴一个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给予他或她的生活与学习力所能及的指导,与成就一个英才学生,帮助他们考上自己理想的学校,同样光荣,同样反映一个学校的教育质量水准。至于激活学校的活力,涉及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动力问题,更应该成为广大校长所努力追求的目标。学校没有活力,就等于没有希望。激活学校的活力,就是放飞学校的希望。

    创建更加公平、优质与有活力的学校,需要加快推进现代学校治理体系的建设。学校治理与学校管理,尽管一字之差,但是在办学理念上却有实质的不同。学校治理是以法治、自由、民主、公正等原则为价值基础的,尊重各种教育利益群体的权利,注意倾听各种利益相关人员的意见和建议,总体上有利于发现和解决学校内部的公平问题、质量问题与活力问题。而传统的学校管理,正如许多学者所批评过的那样,强调科层制、等级性和封闭性,从总体上压制了师生的活力,同时也在相当程度上抑制校长的活力,阻碍了校长从师生那里学习有价值的东西。至于学校与社区之间水火不容的状况,更是阻碍了学校从社区那里获得源源不断的资源和舆论支持。从实际情况看,当前加快推进现代学校治理体系建设,主要的内容应当放在:进一步落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使得学校可以依法自主办学;加快完善学校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推进学校的民主决策;进一步完善学校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促进教职员工的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健全家长委员会制度,通过多种形式与社区个人、社会组织、企业等单位之间,建立起密切的联系,扩大学校向家长和社区的开放程度。这些现代学校治理的机制创新,会为创建更加公平、优质与有活力的学校,提供更加强力的保障。

    (作者:石中英,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